首页 >> 学习资料 >> 正文
柳州市政协凝心聚力为“文化强柳”鼓与呼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06日  阅读: 作者:人民政协报  字号:[ ]


   

“到广西柳州,文庙是不能不去的地方。”时下,这句话已成为柳州人引以为豪的“潮语”。而文庙得以重建,离不开柳州市政协的鼓与呼。
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1928年毁于柳州全城大火。从此,重建文庙成了柳州人心中的夙愿。2009年2月,市政协委员、柳州博物馆馆长程洲提出《迁址重建柳州文庙》的提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柳州2009年“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市民纷纷踊跃捐款。期间,市政协及部分委员全程参与了重建柳州文庙的新址选择、建设布局、功能规划、项目跟进等工作,并适时提出意见、建议。经过一年多的施工,2010年9月,一座金光闪烁的新文庙在柳江河畔落成启用。文庙建成后,如何利用文庙传承传统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又成为市政协关注的问题。
助推柳州文庙重建,是柳州市政协倾力服务“文化柳州”建设的一个缩影。141件提案,9个重点课题项目,12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两本近40万字、300多张照片的珍贵文史资料书籍,3本包括近千张照片、反映柳州历史及现代人文风光的摄影作品专辑……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市政协为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柳江明珠”水上演出舞台、柳侯祠及其建筑群恢复历史景观、电视剧《刘三姐》制作……一个个文化工程的建成凝聚着委员履职的心血汗水。
柳州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让龙城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对此,柳州市政协作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决策——主动请缨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于是,市政协与政府部门一同组成“推进柳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课题组深入开展调研,召开数次常委会议进行协商讨论,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名城标识,提高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关于彰显特色品牌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等报告,成为柳州市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
从2008年底开始,市政协主席胡锦朝多次率文史专家、侗学专家及摄影家深入侗乡侗寨,抢救性记录下侗民族珍贵的文化。2009年,“中国侗族在三江”摄影展先后在柳州、南宁、桂林、香港、澳门等地展出,吸引了数十万人次观赏,精心出版的画册《中国侗族在三江》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推出并引起强烈关注,在海内外成功打响了三江侗族文化品牌。2008年至2010年,三江旅游总人数由61.54万上升到112.3万,旅游社会总收入由2.33亿元上升到4.09亿元。
市政协开展了《柳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课题研究,组织委员专家到柳州工业博物馆视察,就博物馆的建设运作提出意见建议;征集出版文史资料《柳州汽车工业的历史时刻》,全面反映柳州从制造第一辆木炭车至今近80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为打造汽车工业城献计出力……如今的柳州,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在“文化强柳”中更好地发挥政协作用?胡锦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政协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柳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扣柳州市现有的文化项目设施,围绕“如何运行好、发挥好其功能”展开调查研究,积极议政建言,使这些文化项目既有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为“文化柳州”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