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立论 >> 正文
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23日  阅读: 作者:  字号:[ ]


   

2017822日县政协十四届六次主席会议通过)

822日,县政协主席吴晓飞带队专题调研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先后视察了高新区文化站、阜城街道光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县图书馆,召开了政协十四届六次主席会议,听取了县文广新局负责同志关于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对如何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重点议商。会议认为,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文化强县发展方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个覆盖城乡、功能日趋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一、   基本情况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日臻完善。县图书馆、文化馆、被国家主管部门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县内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建成县信息网络大厦,创建国家等级文化站7家、其中一级站2家,建成达标农家书屋28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80家;县图书馆在镇、校、村建有43个分馆,初步实现基层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亮点纷呈。先后成功举办了多届新春文化庙会、舞蹈大赛、打春牛、中秋·国庆灯会等惠民文化活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腾讯网、新浪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盛况进行了专题报道,文化活动影响持续扩大;准剧团、杂技团、老年艺术团、乡村艺术团等开展的欢乐送万家活动贯穿全年,同时不断实施三送工程,送戏50多场、图书近11000册、电影4600多场;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显著,《牛歌会》荣获文化部群星奖,《牛歌大赛》荣获省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五星工程奖创新奖,《新鹊桥会》获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走出去演出30多场次,社会好评如潮。

三是红色文化挖掘打造成绩喜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四个一项目实施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四军第三师师部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等重点工程项目已经修缮提升开馆开放,其他重点红色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

一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我县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不足,网络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镇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居文化活动室以及乡村艺术团等受限于业务经费和活动资源,利用率不够高、运行状态不佳,以致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总量偏少、品质不高、供给不足。

二是文化设施尚需提升。县文体中心作为我县文化的名片,目前尚在规划、建设当中。一些镇村受土地、资金的制约,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不高,仍有10个文化站未达到国家等级站标准,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是文化精品仍需打造。近年来,我县有一些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奖励,但各文艺门类发展水平不平衡,少数门类一枝独秀,优势门类不突出,大多数门类乏善可陈。总体来讲,缺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艺精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是基层队伍建设滞后。全县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化传承、文化经营与文化管理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青黄不接。乡镇文化专干普遍年龄老化,新接替的同志基本是门外汉,并且仍有部分镇区文化站缺少专职编制以及文化站长没有专职专用。

五是资金投入仍要加大。因为我县财力困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比较有限,对文化馆、图书馆及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投入欠缺,导致图书门类短缺且更新不快等。艺术创作没有足够经费支持,并给予获奖作品相应补贴,至今未能设立政府文艺奖。

三、   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阵地打造是前提。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社区和镇村倾斜,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文化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地域特点、人口素质、历史文化底蕴等,切实把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地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工程;二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对现有文化场馆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具备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三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积极创造便利条件,吸引群众走进文化阵地。十三五内,图书馆、文化站等要达到国家等级标准,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要有较大增加,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深化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力度。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为民服务是宗旨。坚持群众需求和向往导向,积极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推动政府公共文化供给与百姓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一要因地制宜,继续深度挖掘、利用丰富的红色、生态、佛教等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传统节日和各种节庆活动,加快推进特色文化建设,打响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二要不断创新服务载体,继续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通过数字平台、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技术手段,聚焦互联网+”,推动智慧文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提升、扩大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三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研究制定科学考核评价办法,不断提高现有场所设施的使用率、共享率和服务效能。同时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动态发布公共文化活动信息,方便公众及时参与,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生活带来的幸福快乐。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根本。积极探索机制多样,管理灵活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结构体系,吸引有艺术专长、热心基层文化工作的大学生、教师及乡土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队伍中。一要重视推进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调动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和力量,激发群众文化热情,发挥社会文化团体组织作用,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二要着手将基层公共文化人才培养纳入人才结构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多途径破解基层文化人才困境;三要加强对现有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技能资格认定机制,试行职业化管理。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树立精品意识,狠抓质量管理,努力打造更多精品佳作。

四、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资金筹集是保障。推进制度创新,放宽准入门槛,制定完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快培育社会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变政府独唱为政府和社会合唱一要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通过兴办实体、提供设施、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同时坚持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探索实践文化+”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二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如送戏下乡,以降低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成本,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和水平;三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方法,比如建立流动文化服务驿站,以文化大篷车、流动图书馆等形式为载体,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优秀的文艺节目。同时还应当借鉴外地有益做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有些外地优秀民俗文化和精彩的非遗表演也可引进,既可充分发挥现有演出场所的作用,又可让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组织领导是保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更是党和政府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庄严承诺。阜宁十三五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重要指标,理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文化建设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更加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抓好。